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21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陈孝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政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提案建议,结合前期与您沟通的情况,现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市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我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强化政策宣传力度,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劲助力。截2023年末,我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927.16亿元,同比增长8.70%,较年初新增634.26亿元,同比多增382.59亿元。

一是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明确具体任务,回应民企关切。政策出台后,充分利用公仆走进直播间”“政务访谈”“北方网”“津云等主流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宣贯,及时发布政策解读清单和一图读懂。在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开展城市更新、提升产业层级中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法治保障更加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市民营经营主体173.9万户,同比增长8%,占全市经营主体97.8%。民营企业加速产业链融通,信创、生物医药等12条重点产业链的第一批100链主中,民营企业有52家,这些企业积极参加重点产业链成龙配套、成链成群。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推广。相关部门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进民企主题宣传活动,依托支行网点便利优势,灵活采取惠企宣讲会、政策明白纸、业务办理手册等方式,线上线下、点面结合宣介金融惠企政策和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梳理汇总全市金融机构支持民营小微专属信贷产品167项,制作编发系列宣传海报,通过公开媒体宣传推送,方便各类市场主体咨询办理信贷业务。

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组织开展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四五六专项行动,推动银行机构着力提升民营企业信贷增速、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以及对民营经济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组织建立服务民营小微授权、授信、尽职免责、激励考核、信贷支持五张清单,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融资便利性、增强信贷获得感。

四是持续提升融资对接服务精准性。金融管理部门举办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建立与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开展金融走进商会、企业活动。推动政银企对接工作机制常态化运作,向金融机构推送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名单,组织银行积极对接。聚焦产业、科技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特色化融资对接

是不断强化数字金融能力。充分发挥津心融平台融资对接服务功能,整合企业数据信息,汇总各类型金融产品,持续开展对接撮合。升级发布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产品目录手机端津惠通”2.0版小程序,面向民营小微及个体工商户主体、科技创新主体,根据个性化需求查询筛选产品。积极释放智慧通金融服务平台效能,研发推广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民营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资金需求。

    六是融资担保力度持续加大。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升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触达度,推动形成由国家融担基金、天津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天津地方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及区域专项资金等5方分险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开发政银担企评知识产权担保模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最低降至年化2%以下,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幅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推动各政府性担保机构降费让利,简化流程,助力民营企业融资增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金融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资金供给充分、资源配置畅通高效、产品服务灵活丰富、融资成本合理较低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持续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转贷款等政策性资金精准滴灌、杠杆撬动、激励引导作用,持续增加民营企业资金投放。二是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强部门协作,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提供特色化专业化服务,顺应高质量发展趋势,做深做细民营企业全周期、全链条、全场景、全主体服务。三是持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幅度,主动让利企业、减轻企业负担。四是持续畅通信息传导渠道,紧密粘合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区,发挥政府服务和桥梁作用,提高资金供需双方对接成效。

202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