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0541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王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重点产业链支持的提案,经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

一是发挥好津心融平台作用。津心融平台依托天津市政务云,持续深化政务数据共享,积极构建银企间互通互信的数据桥梁,帮助企业将企业信用转化为融资能力,助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目前平台已汇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司法信息、纳税信息、社会保险信息、水气缴纳信息、政府项目采购信息等17个部门3600万条政务和公共事业数据。产品创新方面,通过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指导银行研发并上线了税融贷”“政采贷”“医保贷”“商超经营贷”“数据综合应用贷534款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223月末,已入驻金融机构共计763家,发布金融产品238项,举办各类活动117场,惠企1184户,通过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授信188.32亿元,成功服务企业1.33万余户。二是充分发挥中征应收账款平台信息共享作用。推动市政府采购平台与中征平台系统对接,汇聚全市政府采购合同信息,实现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业务在辖内的全面覆盖,积极组织商业银行运用中征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2021年,通过中征平台充分发挥政采贷业务全流程在线操作的作用和优势,促成重点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融资163.01亿元,平均融资成本4.1%,最低融资成本3.8%,相较于供应商原有融资方式降低了1-2个百分点。

二、关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一是发挥海河产业基金作用。坚持产业导向、管控风险、激发活力、立足天津的目标要求积极支持海河产业基金投资信创、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财政累计向引导基金注资110亿元,带动母基金出资达到524.9亿元。海河产业基金已与中电科、中电子等大型央企,富士康、中芯国际等行业龙头,联想、三六零等新兴领军企业合作设立了46支母基金,基金规模达到1363亿元。聚焦大数据、云计算、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母基金累计投资项目和子基金346个、投资金额388亿元,带动项目落地215个、投资到位1552亿元。二是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我市融资担保行业整体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市持证融资担保法人机构共计47家,年末在保余额281.63亿元。融资担保体系日益完善,设立规模50亿元的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首期规模8亿元。2019年基金设立以来,累计发生再担保业务3500笔、2801户,再担保额48.34亿元。持续深化政银担合作,市人社局、北辰区政府等开展政银担合作,推出双创贷辰质贷等产品;落地京津冀首单政府性融资担保汇率避险业务,实现政汇银担四方合作汇率避险增信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外贸平稳发展。

三、关于丰富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市工信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多元融资、对接服务、模式创新、考核监测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支持我市重点产业链发展。二是大力推动企业上市。今年以来,兆讯传媒和唯捷创芯已正式上市发行,海光信息科创板上市申请通过交易所审核。机制建设方面,我市先后与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以及全国股转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设立天津基地,通过举办培训、政策咨询、联合走访、一对一沟通等形式,进一步畅通我市企业与交易所的直接沟通渠道。梯次建设方面,今年新增8家辅导备案企业,其中5家企业拟申报北交所。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向早期项目倾斜。在继续支持海河产业基金和滨海产业基金发展的基础上,设立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资金机制,目前已投资8个项目,总金额4300万元;正在推动设立天使母基金,预计近期正式落地,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核,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股权投资体系。四是市工信局、国开行天津市分行共同设立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专项,通过信贷发放和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先进制造业补短板、产业链串链补链强链等领域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对支持领域内有融资需求的项目和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各区优先推荐,由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的方式,按市场化原则审贷,在服务团队、贷款规模、授信条件以及融资利率等方面提供专项政策支持。五是市工信局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配合三地人民银行制定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聚焦雄安、北三县、张家口、通州、武清、宝坻、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鼓励经办银行综合考虑企业所在产业发展前景和所处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性等信息,向符合条件的由工信部门提供的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放首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并综合运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上下游企业。六是金融局会同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共同组建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服务产业链专属金融产品,梳理并向全市发布《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金融产品手册》。印发金融服务公开信,组织金融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企业,揭榜挂帅”“同台打擂,分梯队、批量化开展对接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七是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环境。市金融局会同市知识产权局等联合制定印发《天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与市知识产权局、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签署《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政银合作模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助力我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八是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前海联合交易中心(QME)仓单为质押物的电子仓单融资业务,破解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中的质权确认难、仓储监管难等问题,有效帮助链上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0214月,全国首单QME区块链仓单质押融资落地天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6000万元,利率低至4.8%

四、关于加强高端人才引育

一是制定产业人才支持政策。围绕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重点产业链引育、留用人才。制定《天津市信创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方案(2021-2023年)》、《市人社局加快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人才引育工作方案》,从引进、培养、服务等方面全力推动我市信创、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育一批高水平、高层次产业人才。二是助力产业人才引进。面向海内外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需求组织重点产业链企业双一流高校招聘举办博士(后)全球云招会;创建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集聚天津大学、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43家博士后设站单位,探索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博士后站新机制,实现博士后联招、联育、联考、联用累计引进人才落户42.6,战略新兴产业人才近11万人。三是强化产业人才培养。围绕信创、创新能力等组织举办5期自主创新人才高端研修班,依托清华大学等优质师资资源开设精品课程,300余名产业链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参加。支持24家产业链重点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13家信创、高端装备产业链重点企业设立企业培训中心,支持7家重点信创企业申报实训基地。四是激发产业人才活力。锚定12条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重构职称专业体系,5年来新增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11个职称专业。开展信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评价,为30家重点企业开展评审通过154人。实施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向上市培育重点企业提供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已为38家民营企业631人开展职称评审,支持企业研发人才梯队建设。五是解决产业链人才需求。建立一小时反应、一天内对接、一周内反馈三个一工作机制,为用人单位和人才及时、精准解决各类问题诉求,积极协调解决产业链重点企业提出的个性化人才需求。市人社局会同市教委、市公安局建立机制、优化流程,采取个人申请、学校审核、北方人才全程代办、公安机关集中受理的方式,为38所高校5000余名毕业生提供落户、转档服务,为产业链急需青年人才来津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下一步,市金融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部门将持续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的支持,指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融资渠道,促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统筹做好信用信息共享相关工作,推动企业、客户、金融机构三方精准匹配对接;有效发挥海河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聚焦新动能引育,促进串链、补链、强链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发展,发挥风险分担补偿、融资担保增信等作用;大力度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支持重点产业链人才引育,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智力支撑。

感谢您对我市重点产业链及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