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0798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刘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数字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市金融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数字经济发展部署要求,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着力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金融支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会同市工信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部门分别研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对接工作方案》,梳理并发布《天津市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信贷产品手册》,通过成立专项工作机制、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开展产品创新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覆盖信创、集成电路等重点数字产业,全面提升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能级。截至2021年末,全市高技术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到22.94%,2647家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余额合计618.63亿元。

二是服务数字产业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对数字产业重点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为360、云账户等数字经济平台类企业和中科曙光、海光信息、飞腾、麒麟等数字产业重点企业做好综合金融支持,统筹运用上市、股权融资、信贷支持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在核心硬件、基础软件、场景应用方面为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推动提升科创金融服务水平。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专营化发展,推动工商银行赋能设立两家“新市场特色支行”,民生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兴业银行设立“科创支行”,滨海农商行赋能设立“高端装备支行”和信创支行,推动人保财险设立科创支公司,在准入条件、绩效考核上作出差异化安排,更好服务于科技企业和重点产业链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先后开发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科技转化贷、雏鹰贷、瞪羚贷和一系列网上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资发展提供金融产品和关键资金支持。

四是持续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一方面,搭建“津心融”平台,建立大数据风控体系,发挥政银企信息对接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直融+间融”等立体化、多元化融资路径。目前“津心融”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63家,为1.32万家中小微企业授信超过188亿元;举办融资和培训活动101场,其中“专精特新”和“科技企业”活动7场,服务企业1078家。另一方面,发挥金融科技在提升服务效率、延伸服务半径等方面重要作用,以我市法人金融机构为重点,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渤海银行着力打造“渤银智脑”等系列大数据产品,持续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天津农商行提出“数字助力计划”,在对内员工赋能、网点转型以及对外展业、渠道拓展等方面成效初显;天津银行依托科技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推出“智慧小二”,截至3月末,累计已向2.6万商户提供15.62亿授信资金支持,发放信用贷款5.19万笔、18.85亿元、户均3.64万,年利率最低可至3.95%。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建议,在引导金融资源向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倾斜聚集,推动我市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等方面,加强谋划,落实举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质效,助力全市数字经济加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