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近日要闻
“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满月 4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

A股市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已满月,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逐渐形成。仅1月份,A股市场中有4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

退市新规落地一个月,对市场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在此轮退市制度改革中,沪深证券交易所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退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随着退市新规的颁布,退市规则趋于严谨,有利于提升股市的退市率水平;长期来看,通过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才能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明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退市新规下,今年退市主要集中在面值退市、市值退市以及财务造假或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

退市新规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正式实施,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成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也多次强调“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例如: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对触及退市标准的坚决予以退市,对恶意规避退市标准的予以严厉打击。1月28日召开的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抓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严格退市监管,拓展重整、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单兵突进式的退市改革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想要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就需要与其他基础性制度改革相结合。

“退出机制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基本功能之一,没有高效的退市制度,市场效率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李湛表示,针对目前退市制度的现状,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第一,完善退市制度,强化股价、股东人数、市值等因素在退市制度中的权重,丰富市场类指标在退市中的作用,均衡市场与行政退市条例的比例;第二,继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建立高效顺畅的转板机制。中国虽已建立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但部分市场存在流动性较差等问题,有必要建立灵活、切实可行的转让系统与转板退市机制;第三,继续优化与推行投资者保护机制。对投资者而言,强制退市、转板退市以及并购重组退市等都意味着利益损失,建议在完善退市制度的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