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近日要闻
科创板上市企业满200家 合计募资2876.58亿元

12月7日,科创板迎来第200家公司。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截至12月7日,科创板200家合计募集资金总额2876.58亿元,平均募集资金净额为14.38亿元,中位数为8.40亿元,最大值为532.30亿元,最小值为1.08亿元。

其中,八成以上(167家)企业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第二套10家,第三套1家,第四套15家,第五套7家。对比看,科创板包容性正进一步体现:一是未盈利上市企业达到16家,且不再是生物医药的专利,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行业也有公司“试水”;二是CDR取得“零的突破”,九号公司成为科创板首家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上市公司。

按总市值来看,截至12月4日,199家公司的总市值规模已超3.3万亿元。从行业分布看,科创板200家上市公司所属行业仍高度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领域合计占比达55%,分别为65家、45家,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各有42家、25家和23家。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吸引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观察,相比满100家时,目前科创板呈现了如下变化: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明显。集成电路公司从13家增长至23家,形成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链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公司从25家增长至45家,涵盖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体外诊断、医用材料等领域。二、科创板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板在推出近一年半时间内已实现了快速的资源配置,实现了较大的融资规模,这些投入正逐步转换成科创企业发展动力,未来也将为产业带来更多助力。

上市也令科创板企业的发展路途走得更稳、更有底气。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从总体业绩情况看,2020年前三季度,2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收入利润整体实现双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092.90亿元,同比增长15.59%;共计实现净利润248.33亿元,同比增长64.15%。176家公司实现盈利。145家公司实现收入增长,9家公司收入翻番;130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三成公司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