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近日要闻
别被忽悠了!诈骗老套路正在穿上 区块链新“马甲”!
别被忽悠了!诈骗老套路正在穿上 区块链新“马甲”!

一场区块链风暴正在席卷中国:食品安全、证据保存、金融交易、公益互助...这些复杂的领域似乎都因为区块链的嵌入,而一夜之间获得了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创业团队跃跃欲试,“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狂欢...

然而,时髦的科技概念在一些人手中却成为敛财旗号。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区块链行业十分火爆,集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少投机者甚至上市公司都来“蹭热点”,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行业亟待去伪存真、回归应用。

老“套路”穿新“马甲”,相关诉讼纠纷近600起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区块链”“虚拟货币”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从2017年至今,相关诉讼纠纷已经接近600起,广东、浙江、北京等地较为集中。

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发布的《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称,近段时间以来,各类境外资金盘、虚拟币、ICO(区块链项目首次公开发行代币融资)项目层出不穷,很多都是打着创新的幌子,许以高额回报,其中隐藏了非法发行、项目不实、跨境洗钱、诈骗、传销等诸多风险,造成大量资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盘、跑路或者失联,投资者往往投诉无门,损失难以追回,比如百川币、马克币、贝塔币、暗黑币等。

今年3月底,深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数千名投资者被骗资金3.07亿元。在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正是以“区块链+藏茶”的模式发行虚拟货币,套取公众存款。

警方调查发现,在部分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虚拟货币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投资人的投资款操作实现价格涨跌。在吸引大量投资人“入场”后,不法分子通过恶意操纵虚拟货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虚拟货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

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集资诈骗、传销案件为何屡屡发生?在部分机构的炒作下,比特币“暴富神话”充满诱惑,“区块链”概念被炒作成为“网红”。

一些“高大上”的区块链讲座穿梭于城市之间,吸引不少持猎奇和求富心态的民众参与。不少投资者还没有搞清楚“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就急于“上车”,渴望一夜暴富,投入大笔资金。

一些人则是抱着“搏一把”的投机心态,甚至有人明知是骗局,仍想在骗局崩盘前“赚一把就走”,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是“最后接盘的那个”。公安部门介绍,不少案件打着区块链旗号,行传销诈骗之实,其实是老“套路”穿上区块链的新“马甲”。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公告,将ICO定性为“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随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布提示,称“各类所谓‘币’的交易平台在我国并无合法设立的依据”。

蹭热点谈“链爱”,“忽悠式公告”炒作股价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极端案例下,区块链成为集资、传销诈骗的敛财旗号,更多时候则是“搭便车”的投机者利用时髦概念浑水摸鱼、蹭热点。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披露有关区块链的“忽悠式公告”,谈起了“链爱”,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

今年1月11日,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中南建设,公布了自己和区块链的跨界“链情”,披露了一则公司投资区块链项目进展的公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行业的“链爱”迅速引起监管部门警惕,随后,在深交所监管要求下,中南建设停牌核查。

由于中南建设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违规情形,深交所随后对其发送监管函,要求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至今,深市有54家公司披露与区块链、雄安新区和海南自贸区等热点概念有关的信息,其中涉及区块链概念公司30家,少数上市公司有实际投入,但投入金额普遍不高,其余均停留在前期阶段未有实质进展,公司借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的意图明显。

此外,还有一些项目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获得了与实际价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有的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

某集团此前投资了一些区块链创业项目,副董事长肖某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有人带着区块链技术白皮书来融资,但是有的项目根本就不需要区块链,仅仅是蹭个热点。“大概有80%的项目都是不靠谱的,甚至多问几下创业者就连自己白皮书里写的是什么都太不懂了。”

某公司首席执行官说,区块链本身带来了信任,但是谁来推动区块链应用,这是需要公信力的。目前,只有央行或者行业龙头企业才有能力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他机构囿于公信力难以成为区块链落地的“推手”,多数可能成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