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11月8日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称,下一阶段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货币市场稳定,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和市场利率水平,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的作用,强化信贷政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进退有序,积极做好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化解过剩产能、发展绿色信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对中西部铁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战略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等新消费领域和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改进完善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推动贫困户基础信息和金融扶贫信息对接共享。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衔接投放,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顺利开展。扎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农业基础设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对外合作、现代种业、新型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研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制度,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力度,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创业创新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科技、文化、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维护公平定价秩序。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与发展方向,坚持创新和监管相协调,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率。积极推动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债券及衍生品交易机制。稳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高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的便利性。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管理,保证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加快建立健全信用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债券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债券市场管理协调和跨部门监管协作,切实发挥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继续推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密切监测评估改革成效,不断提高县事业部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推动落实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加快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会同有关单位根据改革方案要求和职责分工,抓紧做好章程修订、健全治理结构、业务划分、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后续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政策环境。继续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六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关注实体经济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保险资金运用、资产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分析。继续做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及时提示风险,完善应对预案,运用多种措施和手段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顺周期、跨行业、跨市场风险及风险传导的分析研判。深化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继续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功能,稳步推进风险差别费率等核心机制发挥作用,加强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监测,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规范民间融资,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强化底线思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