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庆假期之后,人民币贬值的势头还在继续。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暴跌,盘中屡次刷新逾六年以来的低位。
10月2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幅扩大至0.33%,失守6.77关口,最低一度跌至6.7708,续创6年新低。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0.37%,为8月29日以来最大调降幅度;中间价报6.7558,较前日夜盘收盘价跌百点,刷新逾六年新低。
这是近一年来,人民币的第四波贬值,前三次分别是2015年8月、2016年1月、2016年5-8月,这一次是从国庆节之后人民币加入SDR开始的。
美联储加息窗口临近,人民币承压
分析认为,美元指数大涨而中间价仍遵循市场化定价,进一步刺激客盘购汇情绪,大行适度提供流动性控制贬值速度。
外管局发言人王春英周五在发布会上称,最近人民币走软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加息预期,人民币的贬值在可解释可理解的范围内。同时,中国10月跨境资金流出是放缓的,国内外汇市场预期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在岸、离岸人民币盘中跌势加剧的原因或与中国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的公布有关。
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793亿人民币,较8月的逆差规模大幅扩大7倍以上,创今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时,9月代客涉外人民币收付款逆差447亿美元,较8月的逆差规模扩大六成以上,创2010年开始公布该数据以来最大逆差纪录。
9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重新扩大,证实了随着美联储加息窗口临近,中国资本外流形势再趋严峻。数据公布后,人民币汇率跌势扩大,在岸及离岸汇率分别跌破6.76和6.77关口。
人民币有序贬值,幅度可控
多数分析师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师谢栋铭接受采访表示,美元走强是人民币下跌诱因,但对政府底线的测试可能是直接推动力;10月22日早盘中间价调弱幅度基本符合预测模型,中国央行料正默许人民币缓步贬值;相信央行依然不会允许人民币过快贬值,料短期内6.8是下一个防守点位。
德国商业银行称,美元/离岸人民币突破6.7618元的1月份高位,可能会影响其他亚洲货币,人民币在美元走强之际加速下跌或使亚洲货币跌得更快。
方正宏观任泽平认为,自国庆后开启的第四波人民币贬值,对国内金融市场冲击整体可控。不过若出现美联储超预期加息、房地产调控政策矫枉过正、资本出逃失控等情景,需要留意相关风险。
新华社报道称,市场分析认为,人民币近期贬值主要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影响。未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资本账户开放等相关改革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将不断提高,但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也有分析较为悲观,盘古宏观团队张明等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或继续加大,明年中破7概率大。美联储在2016年12月加息一次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受这一冲击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仍有较大概率走强。这意味着即使在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新规之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也会继续加大。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年底跌至6.8-6.9,在明年年中跌破7.0的判断。
瑞银汪涛预计预计年底美联储可能加息、美元有可能进一步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年底为6.8,明年为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