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近日要闻
金融租赁为何聚集天津 资产破5000亿占全国30%
金融租赁为何聚集天津 资产破5000亿占全国30%

“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直接的新型金融业态,金融租赁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成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最大亮点”。7月21日,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文刚在银监会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王文刚表示,2007年首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获批在天津试点,“银行办租赁”从无到有,摸索前行。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天津金融租赁业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型,即由单一银行系向银行系与产业系并存转型,由国有控股向混合与民营并存转型,由以大型金融租赁公司为主向大、中、小金融租赁公司共同发展转型。

据介绍,天津辖内金融租赁公司有9家(已开业运营8家,批准筹建1家),行业总资产突破5200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近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7%,资产规模占到全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近30%。全国7家千亿资产规模以上的金融租赁公司中,注册在天津的就有3家。

为何金融租赁公司聚集在天津,这与天津自贸区的先试先行政策和银监局的监管导向分不开。

2011年,国务院批复天津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航运金融以及租赁业创新等四项政策试点,给予天津市在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方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的先发优势。2015年,国务院将金融租赁业创新示范纳入天津自贸区整体方案。

其次,地方政策也很支持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2010年,天津市政府出台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机构、权属、市场、财税等四个方面提供改革配套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政府也将金融租赁公司纳入天津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对发生的不良融资租赁项目给予本金实际损失50%的补偿。近期,天津市政府又拿出30亿元专项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提供利息补贴。

在监管导向上,王文刚表示,天津银监局全面梳理我国租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推动辖内金融租赁公司认真总结行业规律,科学创新业务模式,支持金融租赁行业依托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优越环境,加快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国内首单飞机租赁、首单国际船舶租赁、首单“出表型”租赁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均在天津实现突破。工银租赁首创飞机保税租赁模式,被称为“中国的SPV模式”,兴业租赁首创飞机租赁资产交付监管模式。

此外,天津银监局还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处。对金融租赁监管实现“三专”,即专精式服务、专业化监管、专家型团队。

对于金融租赁行业的监管,王文刚重点提到“中间做实,两头放开”的方针。“中间做实”,就是要做实租赁关系,要倡导和引导金融租赁公司紧紧依托租赁关系发展业务。“两头放开”,一头是资金来源;一头是资产流转。银监局鼓励金融租赁行业做通资金来源,包括发行金融债、通过租赁保理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母公司增加资本金等。资产端,尝试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据王文刚介绍,天津金融租赁行业资产质量整体非常稳定,不良率在约1.2%左,比天津银行业不良整体水平低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是180%,相对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