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发延宾""封坛退鲊",陶母的两则经典教子故事
"截发延宾""封坛退鲊",陶母的两则经典教子故事
江西九江,古称浔阳。1700多年前,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位伟大母亲,她贤德智慧,教子有方,谱写了一曲润物无声却又波澜壮阔的贤母之歌,被历代奉为教子育儿的典范。她,就是中华“四大贤母”之一,东晋名臣陶侃的母亲湛氏。
在古代,家族的发端普遍记载在男性身上,而陶母不但被公认为是浔阳陶氏的始祖母,她的精神和事迹更是被后人写进家训,编入宗谱,成为陶氏族人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那么,陶母教子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她对陶氏后裔以及后世家庭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晋书?列女传》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
截发延宾:风雪漫天之日,鄱阳孝廉范逵在陶侃家寄宿,但陶家一贫如洗,没法招待客人。陶母就撤出睡觉用的草垫子,亲自铡碎,拿来喂范逵的马;又暗中把头发剪下来,卖给乡人,置办菜肴,招待客人。范逵知道这件事后叹息说:“不是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优秀的儿子!”
封坛退鲊:陶侃年轻时做过寻阳县吏,负责监管渔业。有一次,他托人把一坛腌鱼送给母亲。陶母问明情况后,原封不动退回,并附上书信说:“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拿官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样不仅对我没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