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近日要闻
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又到一年岁末。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回顾今年的公务员管理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深化改革,从严管理监督,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齐头并进,各项工作呈现喜人态势。

让基层公务员引得进、干得好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基础在基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在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考中,积极采取措施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进入门槛,取得积极成效。

在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对艰苦边远地区的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县(区)级以下职位,视情况单独或者综合采取了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适当调整报考年龄、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同时,允许中央机关直属机构拿出一定数量的县(区)级以下职位面向所在市、县户籍或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考录政策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倾斜。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特点,采取合理设置招考资格条件、适当降低开考比例、单独划定合格分数线等多项政策措施,适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进入门槛。青海省结合本省实际,明确了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放宽年龄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降低开考比例等5项降低门槛的政策,2015年全省公务员招考1155个职位中,仅30个职位取消计划,占2.6%,较2014年有大幅下降。重庆在招录时规定不得限制基层工作经历、乡镇机关职位不得限制专业要求,对学历、户籍等条件可结合职位实际,自主选择或自由组合,对于达不到面试比例(1∶3)的职位,放宽面试比例且不减少招录指标,艰苦边远地区的县镇机关实现招录计划‘零空缺’。”

从严管理监督,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

结合今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地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和“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探索建立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长效机制。宁夏固原市人社局提出加强领导值班力度、加强平时考核力度、加强便民服务力度、加强作风建设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力度五个要求,有力地促进了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江苏沭阳县在全县公务员中开展以亮明身份、优化服务、公示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名片亮化”活动,助推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各地各部门加强了对庸懒散现象的专项整治,对为官不为、消极懈怠、避事逃责的公务员进行了诫勉,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公务员进行组织调整,促使广大公务员勤政务实、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湖南、陕西等地出台严肃公务员问责规定,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惩处力度。福州市委研究出台《关于整肃“为官不为”实行“下课问责”的暂行办法》,对“不为”公务员掀起“下课问责”风暴,增强广大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建立公务员个人“必为清单”、建立“追责清单”,通过定责追责打出整治“为官乱为不为”组合拳。

探索建立公务员日常管理社会监督评议机制,以从严管理监督促进公务员作风建设。为了广泛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公务员作风监督,湖北省汉川市专门出台了《作风建设违规违纪线索举报奖励意见》,举报人采取手机“随手拍”、现场举报等形式,收集公务员公车私用、同城吃请、吃拿卡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带彩”娱乐等违规违纪线索。安徽宁国市除对公务员实行综合评价之外,还增加工作作风“反向评价”内容,让群众和服务对象综合评议公务员各方面表现情况。

加强平时考核,促使公务员履职尽责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公务员局会同中组部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专题培训班,总结试点、联系点的鲜活做法,交流推广经验。组织开展各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业务骨干培训,对全面推进平时考核工作做了系统总结和详细部署。

各地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工作力度。今年浙江省监察厅、省人社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问题整改行动的通知》,在全省行政机关工作部门中推进以日志式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平时考核工作。青海西宁市在公务员平时考核中明确“德行、业绩、效率”导向,激励基层公务员有为担当,建立4个评估督查组,对平时考核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畅通公务员交流渠道

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是强化基层实干导向、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畅通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的相关措施进一步调整完善,更加突出面向基层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强调选拔人员与职位的匹配度,突出体现制度的“二次择优”功效。在2015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中,54个中央机关共拿出400个职位,较去年增加了58.1%。

各地也不断改进公开遴选工作方法,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四川省印发《关于省直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对公开遴选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明确开展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工作的周期为一年一次;符合条件的中央在川单位也可参加遴选。福建省统一规定遴选对象的范围要求,既根据省直机关工作特点规定“共性”的基本条件,又根据遴选岗位情况对专业、经历、特长等提出具体的“个性”要求,避免由于“门槛”设置不科学而导致选人不准、不符合岗位要求等问题。

2015年,全国有25个省(区、市)开展了公开遴选工作,2700余名基层公务员通过公开遴选进入省级机关工作,为基层公务员向上级机关流动畅通了渠道。

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前提和基础。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在推进分类管理改革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在工商、税务等系统进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在公安、司法等系统实行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序列,完成了职务套改,兑现了工资;在海关系统开展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试点,在公安等机关试行了专业技术职位任职资格制度,将警务技术人员纳入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按照中央推进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研究制定了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试点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为推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分类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

通过推行分类管理,建立起符合不同类别公务员成长规律和特点的职务序列,改变公务员晋升渠道单一状况,实现对公务员的分类考录、分类考核、分类培训,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各地继续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天津、山东、福建、湖北、贵州等18个省区市开展聘任制试点。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不断深化试点内容,积极探索合同管理和绩效考核,为健全完善公务员聘任制提供了鲜活经验。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今年各级公务员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行政机关截止到今年10月共培训约1000万人次,为西部、东北和中部等地区对口培训2600余人。全国初任培训进一步规范,参训率、学员满意度均达100%。

各地各部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基层公务员培训深入开展,贵州、吉林等地大规模开展了乡镇公务员送课到基层巡讲等活动;税务、安全等系统积极推进初任培训分类改革,开展导师制和岗前实训;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广泛应用,北京、河南等地实现网络培训全覆盖。

各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突出专业化能力和法治专业化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天津市举办公务员“名家大讲堂”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结合现象案例阐释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法规;山东省青岛市公务员局将公共服务实训作为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的一项“必修课”,要求各区市及市直有关单位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参加不少于2周的公共服务实训;长沙市公务员培训以“两型建设”为主题创特色品牌;宁夏举办首届公务员公文写作大赛,促进公务员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各地还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培训与实践活动。江苏、陕西等地开展“公务员志愿服务”“职业道德社评议”等活动;北京、上海、吉林等地制定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意见、行为规范、失信行为追究办法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