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近日要闻
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京津冀迈出协同新步伐
重点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京津冀迈出协同新步伐


京津冀实施协同发展一年多来,三地主动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新华社日前播发三篇报道,介绍京津冀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果。

产业转移

津冀承接北京产业“情绪高昂”

今年4月,发生在河北沧州的两件事吸引了产业界人士的眼球:4月3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第四工厂在沧州开工;4月11日,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迎来了北京的首批10家药企,他们将投资28亿元建工厂,计划于年底前竣工投运。

京津冀确立开展协同发展一年多来,三地加强对接,全面展开产业转移升级工作。

转移疏解北京产业

保持“京籍身份”,在津冀设厂,激发了北京企业转移升级的热情。同时,津冀两地对承接北京产业“情绪高昂”。

“我们主动组织30多个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在京津冀范围内进行对接,支持首钢、三元等市属国企在津冀进行产业链布局,现代汽车第四工厂、张家口云计算产业基地、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或签约落地。”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说。

作为承接京津两地产业转移重要腹地,河北出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意见,梳理出64项重点工作,确定40个承接合作平台。2014年,河北省从京津两市引进资金3757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51%。

天津在产业对接上深化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科技城,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

津冀出现一批承接“热土”

除沧州外,一年多来,从北京凌云化工整体搬迁河北邯郸,到北汽集团在河北黄骅整车项目建成投产,从京冀共建曹妃甸现代产业实验区,再到津冀共建邯郸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河北保定、河北白沟等等……津冀地区出现了一批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并推进产业升级的“热土”。

位于河北廊坊市内的红门服装城今年元旦开业以来,吸引了约1500户商家入驻,其中七成来自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与大红门批发市场。除这个被称为“新动批”的市场外,河北保定的老牌箱包批发市场集聚地、白沟小商品批发市场也向北京商户抛出橄榄枝。

据曹妃甸区政府副区长张贵宝介绍,在厂房及水电、燃气、道路等基础配套基本完成,曹妃甸发展基金设立工作加速推进的情况下,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目前已吸引100多家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其中鹰目(曹妃甸)精密钣金制造、中国航天万源新能源产业园等8个项目签订了投资协议,2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顶层设计”化作发展新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我们要抓紧落实北京市政府与津冀合作的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张伯旭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启动在天津蓟县建设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张家口和廊坊数据中心产业园,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同时,要协调推动金隅、星海钢琴、日化二厂等一批北京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优化产业布局。

曹妃甸推进协同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如忠表示,政策支撑是关键,要通过政策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协调力度,同时充分科学地论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来自三地政府的信息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只是在某几个产业领域或企业层面开展协作,而是要依靠市场力量构建起跨区域自发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当前,要重点破解影响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布局和落地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跨省市投资、产业转移、园区共建、科技成果落地等方面的收益分配机制。

交通一体化

打通“断头路” 下好“先手棋”

2014年初,京津冀三地达成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的共识,以交通作为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一年多来,在多个层面迈出新步伐。

项目清单消除“断头路”

京昆高速、津保铁路、津石高速、京秦公路……这些旨在打通京津冀区域“断头路”“瓶颈路”的项目,在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的共识下,跃上“项目清单”,并陆续“标注”了开通时间。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实施项目清单的消耗式管理,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智能交通、港口航道、综合枢纽等领域,特别是在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立体化等难点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说。

2014年底,直通北京市六环的京昆高速北京段与京昆高速涞水段同步竣工通车,它打通了河北保定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与北京的公路通道,预计分流京港澳高速北京段约30%的车流量。

根据清单,2015年内京津冀还将开通3条新铁路,即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伸线和张唐铁路。

记者获悉,除了“瓶颈路”“断头路”,交通运输部及京津冀三地正规划打造区域北连东北、南接铁路动脉的“十字架”状高速铁路网络,除了京津城际二线、津保城际,还包括京唐城际及廊坊、唐山、秦皇岛之间的高速铁路项目。

机场功能明确

“从北京飞西安,提前几个月买到的最低票价至少要650元,但转经天津,能买到多家航空公司的特价票,票价大概400元。”北京乘客赵延龙表示,今后出京,会优先考虑从天津机场出发。

从时间上看,经津出京也有吸引力。目前,北京乘客到首都机场,先坐地铁到东直门站,再换乘机场线,全程约一个半小时,而从北京南站乘坐20分钟一趟的京津城际列车,再无缝对接天津地铁2号线、直达天津机场候机楼,全程不足一个半小时。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深圳航空、奥凯航空等多家公司推出的“空铁组合产品”备受旅客青睐,到天津、石家庄坐飞机,成为北京旅客出京的新飞行模式。

共同“出钱出力”

交通协同一年间最突出的进展,还体现在京津冀与国家部委三地四方协同工作的体制机制层面。

2014年,京津冀三地间分别签署了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交通运输部也组织三地职能部门成立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机制。

为通过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区域交通一体化,2014年底,京津冀三地政府及铁路总公司联合按照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初期注册资本100亿元。

此外,由天津港集团、河北港口集团分别持股50%,共投资20亿元成立的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以京津冀区域唯一港口企业的身份主导“北方出海口”建设,积极疏通渤海西岸多个港口之间的交通障碍。

生态环保

京津冀携手 促生态环境改善

今年1-4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

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是京津冀实施协同发展一年多来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治理大气污染,除了要对企业实施停产、限产外,还要摸清污染来源,实现精准治霾。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天津、石家庄的颗粒物源解析中,机动车、扬尘、燃煤分别是三地雾霾首要来源,各地治霾有了更明确方向。

针对机动车污染问题,北京去年淘汰老旧车47.6万辆,实现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6万吨,减少燃煤量280万吨。

天津去年8月份公布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扬尘是天津本地PM2.5、PM10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而烟尘和一般性粉尘是形成扬尘的重要原因。为此,天津市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自今年5月1日起,烟尘排污费征收标准和一般性粉尘排污费提高了10倍,并按照每公斤1.5元的标准开征施工扬尘排污费。

“即使伤筋动骨,也要实现环境质量脱胎换骨。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说。

长期以来,河北产业结构偏重,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建材、化工、电力等产业是全省支柱产业,燃煤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巨大。严峻形势下,河北忍痛割肉,向“吃饭产业”开刀。仅2014年一年,就压减钢铁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全省煤炭总量消耗减少1500万吨。

近年来,一场造林增绿工程在京津冀区域展开。三年前,北京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平原地区增加近百万亩新植绿林,森林覆盖率比2011年提升10%。河北去年启动了“绿色河北攻坚行动”,全年植树造林500万亩,今年再造林420万亩,在京津冀城乡这间构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