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会同驻津金融监管部门着力构建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我市普惠金融服务呈现规模总量稳步增长、结构质量持续优化的趋势,截至今年9月末,我市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2%,其中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7.4%。
一是加强数字金融顶层设计。一是出台支持政策。会同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数字普惠服务提质行动和场景拓展行动,指导推动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下沉服务,持续扩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半径。二是加强数据共享。持续推动我市融资对接服务数字化品牌——“津心融”平台汇集税务、政采等多部门政务数据,指导金融机构利用政务数据创新研发推出“税融贷”“政采贷”等金融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将自身信用转化为融资能力。三是探索标准制定。与驻津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常态化会商研判,深入5家主要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专题调研,起草地方法人银行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为精准指导地方法人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通过数字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二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一是抓好“津心融”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完善“津心融”平台“线上+线下”服务机制,丰富平台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政务数据在金融领域共享应用,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截至9月末,平台累计服务企业2.3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639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31%、116%。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的大数据辅助风控,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京津冀科技创新企业资产支持票据(高成长债)和我市首单民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支持票据,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是指导金融机构释放金融服务平台效能。指导天津银行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智慧通”(原“智慧小二”)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量。截至9月末,平台累计入驻服务小微商户达41.66万户,本年新增10.44万户,较年初增长33.31%,累计发放贷款78.11亿元,本年新增36.23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9.71万笔,户均9.32万元。三是强化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应用。甄选全市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服务科创小微特色产品230余个并推出“科创融呗·津心融”服务聚合二维码,助力提升金融产品信息触达率和投融资对接效率。会同市科技局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特色产品创新,满足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招商银行天津分行近期推出我市首款基于“科技量化积分”设计的信用类银政数据直连融资产品——“津招科创贷”并成功发放首笔500万元授信贷款,天津银行、浦发银行天津分行、齐鲁银行天津分行接力跟进,累计为60家科创企业授信8.52亿元。四是推动监管科技创新应用。协同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组织我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项目申报,支持引导持牌法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创新纳入央行监管科技框架体系。中策保险经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雇主责任险保险经纪服务”、天津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两个创新应用项目已获批测试运行,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新路径。
三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直接融资。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制定《贯彻落实天津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以数字技术驱动资产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服务产业化,打造以金融科技为核心架构的数字化金融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培育孵化提供综合服务的创新金融基础设施,截至9月末,天津OTC累计挂牌中小微企业1081家,融资额791.03亿元。二是强化挖掘培育。制定《天津市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通过数字技术筛选、大数据分析研判和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力的上市后备企业库全面更新、提质扩容,截至9月末,我市境内外上市企业共92家,2023年新增上市企业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