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天津农商银行以金融科技作为数字驱动源动能全面推进智慧银行建设

天津农商银行以“科技支撑、科技替代、科技领先、科技赋能”为总纲领,持续推进“强基工程”之“数字助力计划”,对内赋能员工、促进网点转型,对外拓展渠道、升级服务质效,科技驱动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智慧银行建设全面推进。在全行上下“势聚、势起”的良好局面有效形成的同时,通过金融科技的不断助推,也为下一步2022年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形成“22年势成、23年势顺”的发展气势奠定了坚实的科技赋能基础。

拓展渠道  升级服务

天津农商银行坚持以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转型“助推器”,通过科技手段,打破渠道间的壁垒,逐步完善线上布局,初步构建起“现场+远程+自助”的三位一体业务模式。

2021年新手机银行投产后,新增注册用户数32万户,超过2020年全年新增注册用户数;手机端理财销售笔数为物理网点渠道销售笔数的135倍,销售额为物理网点渠道的18倍。远程视频银行、移动柜台、智能柜台上线运营,实现传统银行服务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其中移动柜台3分钟开卡的“农商速度”,大大提升了广大客户的体验感受。移动VTS作为外拓开办社保卡的重要抓手,实现日均发卡300张以上,日均现金交易2000笔以上,柜面替代率超过35%。聚合支付平台优化完成后,实现业务规模3倍增长,截至2021年末,聚合支付订单交易笔数近3690万笔,交易额近21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80%及260%。财政集中支付电子化上线后,客户数量得到加速提升,为及时掌握3.6万笔共31.6亿元的财政资金流向并做好精准服务,提供了重要助力。理财系统增加VTS渠道,投产后完成40亿元以上的理财购买,进一步提高了全行理财保有量和客户购买理财的便捷性。

开放金融  便民利企

以开放银行为触角,全面推进场景金融、产业金融等相关领域应用,让银行服务走出去、将外部服务引进来,同时协同银企直联、互联网代发工资、“云缴费”等项目建设,打造真正意义上“服务-场景-开放”金融服务模式,扩大金融服务内涵和外延,全面优化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开放银行服务平台的投产,在金融业务价值、互联网获客、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为工资代发、缴费、支付、理财等业务场景提供了持续的金融能力输出。根据相关业务案例测算,基于开放银行平台的互联网代发工资系统上线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企业户一千余户,新增个人客户十余万人,月均新增代发金额约两亿元,月均新增个人资产约一亿元。基于银企直连系统,实现查询、归集、划拨等27项业务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完成对接大型集团企业22家,累计吸收存款6.6亿元。“吉祥教培通”系统比监管要求提前三天上线,创造了新的“农商速度”,凭借该系统,共营销600余家校外培训机构在该行开立资金监管账户,在全市20家代理银行中位列第三。

赋能员工  提质增效

持续探索满足内部管理实际需要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全面推进内部管理数字化建设。通过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线上化和移动化,赋能员工与企业发展,推进内管数字化转型。借助智能化的手段工具和大数据,支撑各部门、各岗位高效履职,实现总行对分支行的“减负”与“赋能”。

RPA项目的推广应用,全年为营运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特殊资产部、普惠小微部等六个业务部门完成22项任务,累计节约人力成本106个“人月”,相当于节省了9名总行管理类员工一年的工作量。云视讯视频会议系统投入使用后,总行部室、分支机构使用线上化的视频系统召开790余次会议、培训讲座及交流互动,覆盖全行400余家营业网点,全年共节省路途时间15800小时。无纸化平台投产后,省去了柜员手工填写凭证和审核凭证的环节,按单笔业务平均节省半分钟,网点平均每天办理170笔业务计算,每天预计节约85分钟,每个网点一年可累计节省63天的工作时间。同时,预计每年还可节省凭证印制和档案管理成本200万元。农信银对账功能的升级优化,将正常情况账务核对时间由原先的30分钟减少至2分钟,差错排查分析时间由原先的1天缩短至20分钟,工作效率提高达10倍。移动柜台开卡联动签约功能上线后,月开卡业务新增客户140余户,开卡160余张,手机银行签约和短信签约业务150笔左右。新增投产资金清算系统联动记账功能需求后,每笔业务处理时长由原来5分钟缩短至1分钟以内,效率提升5倍以上。同城票提系统的整合优化,将原先每天需要8人处理80分钟才能完成的票提业务,减少至5人处理60分钟便可完成,全年节约工作时间259“人天”。